English

丽江 文化搭台 旅游唱戏

2001-02-2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玉梅 我有话说

从1990年到2000年,云南丽江旅游年平均增长速度达35%左右,这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丽江的经验表明,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统一,是西部开发的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丽江的旅游业从90年代开始起步,1990年到丽江的游客仅9.6万人次。到1995年,游客总数达到84.1万人次,比1990年平均增长53.1%,旅游收入达到3.26亿元,比1990年平均增长70%。到2000年,丽江游客总数达30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5亿多元。10年来旅游年平均增长速度达35%左右。旅游业已成为丽江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是什么原因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呢?丽江风光令人陶醉。独特的城市格局、曲折有致的石街、古色古香的民居和依街伴巷的溪流,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浪漫空间”,充满了“小桥、流水、纳西人家”的诗情画意。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丽江成为旅游胜地。但最让游客心动不已、流连忘返的却是赋予雪山、江水、城镇以魂魄和神韵的纳西东巴文化。东巴经书、东巴舞蹈、纳西古乐以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构成了纳西族厚重的文化内涵。丽江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给旅游注入了灵魂。同时,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又为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保护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硬体保存”与“软体保存”并重丽江古城与东巴文化有机融会

丽江古城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在有形的街道、桥梁、水系和古民居里承载着内涵丰富的精神文化、无形文化,两者有机地融汇在一起。纳西族珍爱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使人们恍若走入时光遂道,重温昔日生活。有人认为正是保存完整的东巴文化使丽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之列。因此有学者提出在古城保护中,历史空间的“硬体保存”与当地特殊文化之“软体保存”应并重。

丽江地委副书记解毅说,丽江地处偏远,很多游客来一趟不容易,他们不仅仅是冲着丽江的自然风光而来,更重要的是他们想领略纳西族独特的东巴文化。因此,丽江旅游业刚起步,地委、行署就一直强调旅游业必须与民族文化相结合,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利用,给旅游注入灵魂。

在文化部门的组织和发动下,纳西民族音乐家、纳西古乐的搜集、整理者宣科带领城乡老艺人挖掘搜集古乐曲,他们深入边远山区,广泛调查搜集并进行整理研究。在他们的努力下,目前已搜集整理洞经音乐25首,打击乐曲6首。宣科和他的纳西古乐队名扬海外,不少旅游者慕名而来。今年,100卷《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全部面世,这是东巴文化研究中最具权威性和完整性的抢救成果,被列入国家“九五重点出版工程之一”。为支持此项卷帙繁的文化保护工程,丽江为其筹款400万。

文化在旅游上找到路旅游在文化上找到钱

“九五”期间,丽江制定了以旅游为先导,调整结构,建立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1999年,丽江国内生产总值28.7亿元,其中旅游业总产值占一半以上。旅游业的强劲发展带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三产业占GDP的总值上升到42.14%,而其中文化产业占有较大比重。在旅游大潮的触动下,许多已濒临失传的传统文化得到复苏,象古乐、服饰、民俗、节庆、手工业、民间艺术等融入旅游市场,得到了“重构”和“新生”。

文化产业不仅带来了利润,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在意识到传统文化带来的巨大价值后,许多人转而投向传统文化的保护事业中。在纳西古乐起步整理、收集时,还要依靠政府拨款,可现在,宣科的纳西古乐队每年纳税30多万元,还经常漂洋过海展演,他们的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丽江古城也因纳西古乐世界闻名。现在活跃在丽江当地的古乐队和民乐队就有十几支。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百姓心目中分量越来越重,他们也越来越懂得珍惜,现在民间文化整理和发掘比原来更加主动,以前是政府派人、拨款,现在是有开发价值的,老百姓自己主动自费整理。政府只起到一个规范和调节的作用。

有人曾担心随着旅游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丽江的传统文化会变味,也有人提出用限制和暂缓发展旅游的方式来保护。对此,解毅说,靠封闭来保护是不现实的,没有人能拒绝现代文明的进入。只有让人们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尝到它带来的甜头,人们才能理解它,珍惜它并自觉地保护它,这才是我们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也只有这样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才能相辅相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